新疆玉雕界有个“马爷”―中国玉雕大师马进贵专访

日期:2008-03-31  来源:中国和田玉网   作者:苏长勇  

23518

点击这里 在线阅读本文章的《玉界》电子杂志版
本文章来自《玉界》电子杂志 >> 点击阅读

    在新疆玉雕界,马进贵既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又是中国玉雕大师,被业界尊称为“马爷”。他将失传多年的金银错工艺重新展现给世人,加快了新疆玉雕技艺的发展。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他的资历、技艺、威信,在新疆玉雕界无人可及。
    虽然已经年过60岁,但马进贵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状态,每天都要在个人工作室里创作六、七个小时,周末也不例外。创作之余,马进贵的日程也是排得满满当当。出外讲学、参加展会等社会活动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致力于新疆和田玉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是业界对他的评价。
    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在某个周日的中午和马进贵座在了一起,聊他的创作,聊他对和田玉的感悟。些许花白的头发和脸上的皱纹见证了他40多年艺术创作的道路,而从他洪亮、有力的话语中,你可以深切感受到一个执着于玉雕创作的艺人是如此深爱着和田玉,并为之付出了毕生心血……

    呕心沥血    大器晚成

    马进贵信奉“天道酬勤”这四个字,而他的玉雕创作生涯也很好地印证了这点。
    在业内,马进贵以金银错工艺而著称,目前,除他之外,中国还没有另外一个人掌握这门复杂的工艺。
    从70年代接触金银错工艺,到完成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金银错玉雕作品,马进贵共花了近30年时间。其间,他担任了多年的新疆民族工艺厂厂长,进入20世纪80年代,他开办了自己的玉器专卖店——玉沅珠宝,并广泛参与了宣传和推广和田玉的社会活动。
    回首往事,马进贵坦言,如果不是有幸见到潘秉衡老艺人的作品,也许就不会走上金银错工艺的研究上来。
    1970年,马进贵被派往北京深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潘秉衡的压金丝玉器作品,并对玉器压金丝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见到潘秉衡大师的这件作品,我的第一感觉是独特。它与一般的玉雕作品相比,显得更为突出,雍容华贵、绚丽多彩。”
    经过了解,马进贵才知道,这种工艺已经失传多年,而其继承者潘秉衡老艺人年事已高,后继无人。他暗暗下定决定,一定要掌握这门技艺。
    由于具备了扎实的功底,半年时间后,他终于做出了第一件金银错作品。然而时运不济,在讲政治、抓生产的年代,费工、费料的金银错工艺并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一声令下,他只得放下正在钻研的技艺。
    而这一放就到了2002年。
    此时的和田玉市场已经不能与70年代相提并论,从事和田玉销售的店面在乌鲁木齐遍地开花,玉雕大师的作品更是受到藏家的青睐,一经问世,便被高价买走。
    乱世藏金,盛世藏玉。当大家都在感叹赶上了和田玉大发展的好时光时,马进贵又拣起了搁置已久的金银错工艺。而这时,他已经55岁了。
    对于此举,马进贵这样回答:“从事了近40年的玉雕创作,我也应该给自己的创作明确定位了,也算是总结。而这时候我也能完全能静下心来进行创作。”
    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制作难度极大,工艺要求极精,一道工序有误,都不可能完成。为发掘和继承金银错工艺,马进贵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在先后做坏了三件作品后,第四件作品终于成功了。这让马进贵欣喜不已。
    马进贵付诸30年心血创作的金银错工艺注定将一鸣惊人。
    2004年,在“天工杯”评选中,他的“白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一亮相,便引起了轰动,并一举摘得“银奖”,有人发出感叹:潘秉衡大师后继有人了。
    与潘秉衡大师以汉文化为主题创作的金银错玉雕作品相比,马进贵的作品则以伊斯兰文化为主,独树一帜。
    他创作的“白玉嵌宝石西番壶”具有鲜明的西域文化特色,该壶器形采用了西域伊斯兰文化的风格,并饰以伊斯兰特色花纹图案,嵌金丝、金片、宝石,把洁白的玉质、艳丽的宝石、灿烂的金丝、优美的器形、流畅的纹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作品显得格外端庄华贵,风格鲜明;“白玉薄胎嵌宝石瓜瓣壶”作品,更是集高难度技艺于一体的精品之作,作品不仅表现了小口大腹的薄胎加工技术,而且也表现了内堂分辨的加工技术,在薄胎之上又嵌入金丝、金片、宝石,使作品的加工难度达到无可附加的地步。
    马进贵说,自己是回族,在新疆长大,对伊斯兰文化比较了解,在玉雕创作上,他并不想走别人的老路,而是要力争创作出代表新疆独特风格的作品,而伊斯兰文化就是很好的载体。“山子是南方工艺的强项,我就是再努力,也不可能超越他们。”


白玉薄胎错金嵌宝石瓜棱执壶

    博采众长  身体力行

    每件好的艺术作品都倾注着创作人员的劳动和汗水。玉雕作品也是如此。它以丰富多彩的题材、神奇巧夺的雕工、高贵典雅的气质、博大的文化内涵反映了玉雕大师的聪明和智慧。
    能够在金银错工艺上取得突破,马进贵认为,这与自己30多年积累的功底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在于坚持,没有放弃。“就拿开槽工艺来说,起码要练半年时间,这样纹饰才能做到家,如果没有恒心和毅力,是坚持不下来的。”
    作为国家级大师,马进贵常常坐在雕台前,他既把这种常态工作当作一种乐趣、一种责任,又把它作为了解玉器、进行雕刻研究的一种机会。他总是认真雕琢、记录各种情况,思考一些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
    他说,从事玉雕创作的人要博采众长,除了对玉要有丰富的了解之外,还要对宗教、艺术、历史、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要虚心好学,吸取各种养料。
    “我开玉器店,不求别的,只想要有更多的赏玉的机会,跟懂玉爱玉的朋友谈谈玉。”
    马进贵视学习为生命,在他的个人工作室,摆放着《伊斯兰的几何图案》、《阿拉伯书法艺术》等书籍,这些书显然都与玉雕创作不相关,但马进贵却说,这些都是进行金银错工艺研究必须要了解的。
    业内人士认为,马进贵善于在毛料上挖空心思,想出新颖的题材。但他还说:“玉再怎么变得迎合现代人的口味,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如果缺了古韵,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这种博采众长的包容心态,使得他的视野更加开阔,技艺也提高得更快。
    他说,对于已经创作出的作品,没有非常满意的,在造型、纹饰、工艺上都留有或多或少的遗憾。“也许这就是艺术吧,今天看也许完美的作品,再过一段时间审视,就会发现不足,而这也说明你的技艺在提高。”
    对于创新,马进贵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创新不是凭空臆想,谁也看不懂。它离不开艺术创作的规律,要体现艺术的特性。“创新是建立在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上,脱离了传统也就失去了根基。”
    现在,马进贵每年最多只做4件金银错作品,他说,金银错工艺很花时间,着急也没用,慢工才能出细活。如今,他创作的作品都已经成为藏家收藏的抢手货。
    在致力于创作的同时,马进贵也在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和田玉文化,作为新疆宝玉石协会的副会长,他充分利用个人的一切社会资源为协会办事,组织开展了许多活动,他的足迹踏遍了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厦门、温州等地。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大家做出了表率,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肯定。
    马进贵坦言,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会让自己的店铺经济损失很大,但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田玉文化,把和田玉推向全国,付出也是值得的。


黑碧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

 

    培养弟子  后继有人

    年过6旬的马进贵如今还坚守在创作的一线,忙碌的工作已经在不经意间成为他的习惯。对于喜欢马进贵作品以及收藏玉雕的人来说,最为关注的话题是金银错工艺是否有人继承下去。对于这一点,马进贵并不讳言。
    “我现在带的4个徒弟就在学习金银错工艺,有的已经学了5年了,功底不错,只是造型能力差点。”
    他说,这几年主要的工作就是传授技艺,培养弟子,让金银错工艺发扬光大。“金银错工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工艺品行业的一枝奇葩,不能没有人继承。过去,玉雕行业很保守,观念也比较陈旧,师傅害怕弟子学精后超过自己,现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虽然依然活跃在和田玉的舞台上,但马进贵却说,打算在两年之后,也就是63岁时退休。退休后,他将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自己喜爱的收藏上。
和玉打了几十年的交道,马进贵和玉之间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感,他说,玉是通灵的东西,对于一位玉雕大师来说,玉本身就是有生命的,要尝试着和玉石进行交流与对话。“我干了一辈子玉雕,已经与和田玉分不开了。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正是通过自己孜孜以求的探索,马进贵通过玉雕这个载体留下了他对玉雕艺术的思想认识和见解,成为新疆玉器界一道独特的风景标尺。
在结束采访时,马进贵说,自己一直坚信一句话:老天爷不会亏待干活的人。我相信耕耘比收获更重要。“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今后的路还长,我要继续为宣传推广和田玉,为弘扬玉文化尽心尽力!”
 

链接:

金银错工艺

    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其表现手法为在器物表面上绘出精美图案,依图案之形錾出槽沟。将纯金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而后打磨平整,抛光磨亮。使所表现的图案与被嵌物品形成强烈的色泽差别和耀眼的金属光泽,显得更为突出、雍容华贵、绚丽多彩。
    乾隆皇帝酷爱玉器,曾下圣旨命清宫造办处仿制一批金银错玉器,并赋诗赞其精美的做工(见乾隆诗集)。清道光年后,国势日弱,再未见制作。
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制作难度极大,工艺要求极精,图案线条要流畅、粗细一致、开槽准确,否则金丝无法嵌入。即使勉强嵌入也不牢固,尤其是金片、金丝相组合图案及纹饰繁密,弧线集中图案,开槽精度要求更为严格,制作难度更大。因为玉器表面开槽并非刀具所致,而是小如米粒的磨轮在飞速旋转下刻成,若非深厚功底实难得心应手。金银错工艺的金、银丝全部是打、压嵌入器物表面,不能用任何粘贴剂,所以既要图案线条流畅,又要开槽精度准确,镶嵌平整,对丝无痕。加工制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尤其在薄胎器物上镶嵌更是万分危险,开槽略有不慎即可磨漏,打压金丝、金片力度略大,器物易碎裂。一件精美的薄胎金银错嵌宝石玉器是很难制作成功的。制作者须具有玉器加工、金银镶嵌两种高超技艺方能完成。所以在浩瀚的玉器产品中很难见到几件金银错玉器。
                         ―――选自马进贵所撰写《浅析玉器中的金银错工艺》一文

马进贵简历:
    马进贵,回族、1947年生。中国玉雕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新疆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乌鲁木齐玉沅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
    1964年考入新疆玉雕厂从事玉雕工作,至今已经44年。1966年被派往上海玉雕厂学习,师从林知文老艺人,并深受教诲,为以后技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970年又被派往北京玉器厂深造。师从柳朝国大师、蒋通老艺人,深得二位大师真传。在制作玉雕器皿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京学习期间,有幸见到潘秉衡老艺人的压金丝玉器作品,并对玉器压金丝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多年刻苦钻研、反复试验,于70年代制作出第一件“墨玉压银丝鹗”作品,受到同行业者的赞誉。
    近年来创作主题以金银错嵌宝石工艺为代表,器皿造型以中国传统造型为主,结合伊斯兰文化之特色,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鲜明的艺术风格,使其独树一帜。

部分作品获奖情况:
1、白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获2004年“天工杯”银奖
2、黑碧玉错银嵌宝石西番壶获2004年“天工杯”铜奖
3、黑碧玉错银龙凤纹双耳瓶获2005年“百花杯”金奖
4、白玉薄胎错金嵌宝石瓜棱执壶获2006年“百花玉缘杯”金奖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妙手碾璞玉 巧夺玲珑寓新意-上海玉雕名家翟倚卫专访

下一篇:一个采玉人18年的艰辛岁月―“大侠”柯长林专访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