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访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宋世义

日期:2011-07-01  来源:宝玉石周刊   作者:焦国涛  

24539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6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步入有法可依的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浸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基因。保护了它,就等于保护了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玉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和文化血脉的延续。
    日前,记者就《非遗法》出台的意义和我国玉雕产业的现状等问题,采访了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宋世义。

    玉雕产业迎来大好机遇从业者得到应有的尊重

    对于《非遗法》实施,宋世义显得特别高兴和激动。他一直期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非遗法》实施将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非物质文化产业从业者的第二次解放。”宋世义认为,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非物质文化产业从业者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得到很大提高,这是从业者的第一次解放。
    他认为,《非遗法》实施进一步表明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力度,也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整个行业的从业者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鼓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从业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从业者待遇也得到显著提高。
    宋世义回忆说,玉雕产业在新中国解放前叫做“手艺人”,与唱戏的“戏子”等行业一样都是被人瞧不起的。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玉雕产业的社会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成为工艺美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涌现出了一批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工艺美术大师。“由手艺人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家,这不是简单的身份的改变,而是反映出一个国家对玉雕产业的重视程度。”宋世义说,玉雕产业由原来的轻工部门管理,现在隶属文化部门,这也不仅是简单的隶属部门的转变,更是对产业层次的提升,正式成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

    诚信危机成为玉雕产业发展的大忌                        

    最近几年,玉雕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也创作出很多工艺水平较高、文化内涵丰富且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但是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宋世义结合目前的市场现状,分析认为,诚信危机、道德缺失,金钱与道德失衡,成为玉雕产业发展的大忌。这一现象如果得不到彻底的改变,对玉雕产业将是一次沉痛的打击。它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
    宋世义认为,很多所谓的玉雕大师“甘为五斗米折腰”,在利益的驱使下,成为别人利用的工具。他举例说,现在一些老板或者玉雕人员,雕刻出一件作品,为了提高身价,沽名钓誉,拉大旗作虎皮,邀请一些知名大师为其作品冠名,并付给大师一定数额的冠名费。受利益驱使,很多大师就甘愿冠名。很多作品这些大师们见都没见过,就成为某某作品的监制等等。优秀的作品,大师为它冠名也还无可厚非,但是很多作品都是一些粗制滥造的,大师为其冠名,岂不是毁了自己的名誉和道德尊严。
    “这是行业的悲哀,更是从业者的耻辱。”宋世义愤然感叹说,目前玉雕行业商业欺诈现象也特别严重,一些违心商家以种种手段欺骗消费者。比如一些商家受利益驱动,出卖假货,以别的玉石冒充和田玉,有的冠以某某大师现场点评等等,欺世盗名,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有很多商家想让我为他们的作品冠名,有一些还是我的朋友,并愿意付出可观的费用,我都婉言谢绝了。我这把年纪了,为了这点冠名费毁了自己的名声不值得。”对于当前市场现状,宋世义表示,现在真正有才华的大师的作品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没有得到很好的市场定位,大师的价值和预期价值都没有体现出来。

    原材料价格上涨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玉石原材料上涨已是不争的事实。股市、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很多热钱流入到翡翠和玉石等各种不可再生资源,致使翡翠玉石原材料价格猛增。“玉石材料价格上涨过快,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宋世义认为,玉雕大师是靠自身技艺生存的,由于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过快,没有足够的钱卖材料。这样他们就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有的大师“卖了活,却买不起料。”这令大师们很苦恼,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宋世义认为,当前只有两种人可以从事玉雕产业,一是有钱的人,二是有技术的人。有钱的人可以买到原材料,可以生存;有技术的人靠自己的技术也能生存。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从事玉雕产业是相当艰难的。宋世义在谈话中也表达了玉雕大师的苦衷:现在工人的工资逐步提高,玉雕大师的工作室运作十分困难,有的仅靠来料加工维持生计。自己做的精品又舍不得卖,所以经营成了大问题。
    同时,宋世义还强掉了普及玉石文化的重要性,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才值得收藏。他认为,优秀的作品不仅是材料要好,最重要的是工艺要精,出自名家之手那就更好了。“好料并不一定是翡翠、白玉等高档的材料,玛瑙、玉髓等其他品类的玉石也能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这就要求大师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宋世义说。

    年轻玉雕从业者素质偏低,亟待提高

    玉雕产业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玉石雕刻人才,这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玉雕产业的传承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年轻的玉石雕刻人才在技艺上有的已经达到很高的造诣。但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很多是初中没有毕业就开始学习玉雕,把玉雕当作一门手艺,以此维持生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玉雕视野,模仿作品的比较多,创新的比较少。
    宋世义认为,新一代玉雕从业者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不过现在的学习环境比较多,渠道很广,比如网络,报纸和书籍等都能促使玉雕人才去学习,去发现,进而提高和创新。我们还欣喜地看到,有一些年轻人自身进步非常快。他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无论如何,培养新人是我们这一代玉雕人的责任。只有一代一代的新人出现,才能把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代也能欣赏到祖先留给我们的高超技艺。
    对目前的“玉雕大师满天飞”现状,宋世义也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各地对大师的评定不太规范,门槛太低,市场无序。他建议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严格大师评定机制,提高大师的含金量,这样才能使大师成为名副其实、业内认可的大师。

    正确把握恒定性与活态性的关系

    宋世义认为,玉雕产业的传承与发展一定要把握好恒定性与活态性之间的关系。所谓恒定性就是,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一些传统的题材。因为一些传统的东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文化精髓,必须原原本本地继承。喜爱戏剧的宋世义比喻说,比如昆曲,如果增加了灯光、舞美这些现代元素,看起来是更加时尚了,但这也不叫昆曲了,没有一点昆曲的味道了。京剧也是一样,优秀传统剧目一定要保留,各个流派的都要原汁原味地保留。活态性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传统的东西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恒定性就是要留住根,根就是传统的精髓。留住了根就是保留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基因。”但是宋世义也表示,我们一定要两条腿走路,传统与革新并存。以传统题材为根基,加上现代人审美取向,增强时代感,创作符合现代人时尚生活需求的作品。这是未尝不可的,也是值得提倡的。只有坚持传统与革新并存,玉雕产业才会越走越远。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和田玉籽料与其仿制品的鉴定特征

下一篇:旅游热带火玉市 乌市玉商一年内翻4倍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