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薄胎玉器的历史领略它的精美

日期:2015-04-24  来源:华夏收藏网     

7680

  我国的薄胎玉器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各业兴旺,特别是手工艺的发展,促进了玉器制作技能的提高。这突出表现在薄胎玉器的制作上。唐代的薄胎玉器主要为碗、杯、盅等器皿件。

青玉-缠枝纹饰薄胎扁盒玉界臻品

  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其纹饰多为莲花香草纹,工艺上以剔地阳工浅刻再加以浅刻阴线功勾勒为主要手法,器型丰满简洁,如玉莲瓣纹杯,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宋代盛行仿古玉器,而薄胎玉器却少见记载。元代的薄胎玉器也很罕见,但传世的薄胎罐形龙纹香薰却是造型生动,胎体轻薄如纸。明代的薄胎器皿有元朝遗风,如明代的玉花形杯及陆子冈的青玉合衾杯等。

  “薄遏片刻铢,轻于举鸿毛,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写的,描绘的是薄胎玉器的精美和轻巧。乾隆皇帝对这种薄胎玉器十分喜爱。为了讨得乾隆皇帝的欢心,新疆叶而羌地区特地招收了苏州玉工制作薄胎器皿。但是薄胎器皿很难做,要做成一件就得坏几件,所以每成功一件,乾隆就赋诗一首。自乾隆三十三年至六十年间,乾隆皇帝作了赞“痕玉”诗三十余首。在当时玉雕薄胎器皿作品逐渐多了起来,工艺技术吸收了西部番作“痕玉”(“痕都斯坦玉”)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薄胎工艺。如“薄胎鼻烟壶”、“薄胎龙纹玉雕瓶”、“白玉簋”都是历史上享有盛誉的玉雕薄胎作品。乾隆去世后,由于国力衰退,薄胎制作工艺也就渐渐地隐退了。

青玉-缠枝纹饰薄胎碗(对)玉界臻品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薄胎玉器渐渐恢复制作。但也只是做些小件薄胎器件,如笔洗,粉盒,鼻烟壶等。而真正重塑薄胎玉器的辉煌则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客商纷纷收藏薄胎器皿,才使苏作玉雕艺人磨拳擦掌,重操薄胎玉器工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苏州的薄胎玉器制作技艺与日俱进,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轻妙曼丽玉飞天

下一篇:玉雕中的最佳搭档——昆虫与瓜果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