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雕产业基地发展状况浅析:苏州篇

日期:2014-05-20  来源:博观拍卖   作者:奥岩  

11225

  若干年的唐朝,诗人刘禹锡无不感慨地写下了“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言辞中充满了对往古锦绣金陵的缅怀之情。历史最是波云诡谲,谁也不敢保证物事始终辉煌不落,对于一个行业尤其如此。但苏州,这个在明清时期曾一度达到鼎盛的玉雕产业重镇,经历过百年的时岁辗转之后,依然风华不改,承继厚重历史和辉煌传统,不负众望地再一次站在了中国玉雕版图的核心位置,以不争的事实引领着当下几乎“万马齐喑”的玉雕产业发展格局,着实引人深思。

中国玉雕大师蒋喜作品
中国玉雕大师蒋喜作品

  一、苏州是长三角现今最活跃的市场

  (一)产业集聚

  近年来,苏州玉雕行业发展迅猛,已经一举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玉雕设计、制作、批发、销售中心之一,全面覆盖整个玉石产业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经营、运营传播、学术研究等各环节,形成了极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因为苏州玉雕繁盛的发展态势,它所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也非常明显。来自河南、浙江、安徽、新疆、上海各地的玉雕师齐赴苏州,融入苏州,使苏州基本融合了全国大部分的玉石产地与玉雕加工地的品类和特色,并不断在全国各专业展览评比中获得众多奖项,技艺水平和产业影响力正日益提升,充实着苏州玉雕向新的格局不断迈进。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苏州玉雕的从业人员已达到约数十万人,玉器商铺、作坊工作室三千余家,玉石玉器销售约近百亿元,而这些数据,只会以不断增长的态势持续更新。

  (二)原料集聚

  原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苏州的相王弄和白玉楼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主要的大规模市场,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新疆维吾尔族的玉贩将第一站选在苏州,以至于苏州在原料获取上也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事实上,玉雕产业繁荣局面所带来的结果是,非但和田玉,在南红玛瑙等其他玉料的供给方面,苏州同样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交易量一直居高不下,成为业界的市场风向标。

  (三)商户集聚

  具有集聚效应的商户群也是一个行业是否兴盛的直观指标。就目前苏州玉雕商户的分布情况来看,基本上已经辐射到了从市中心到乡镇的各区域,古城区的相王弄及周边街巷、园林路、齐门路及光福、东渚等处都是苏州玉雕的集聚地,最具有鲜明特色的是:姑苏区园林路、相王弄玉石雕刻街、光福玉器一条街等。

  (四)市场交易活跃

  苏州玉雕市场较为集中的交易主要活跃在园林路、相王弄和观前街为代表的三个成品集聚市场。这三个市场既相互关联,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化分类:园林路以大师工作室为主,已汇集七十多家知名大师工作室、商家。园林路玉器一条街在全国的玉器收藏家、玉器爱好者、业界同仁心目中就是高端和品质的保证,爱玉的人们已把园林路一条街当做购买高档玉器的首选之地;相王弄以具有成长性的工作室人员为主,数量众多,就现在的态势来看,在相王路及其周边分布着至少不下一两千家玉器作坊,中低端玉器的批发或者零售是其主流;观前街则形成了以商品流通为主要特点的市场,主要针对日常大众消费和旅游观光消费。三个市场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共通促进整个苏州玉雕市场的发展。

中国玉雕大师葛洪作品
中国玉雕大师葛洪作品

  二、苏州是从业人员齐备的地域

  苏州人才聚集,其间成名的大师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手工艺的典范和榜样。古代的宫廷玉匠也大都从苏州等地精挑细选而来。时至今日,苏州的玉雕人才依旧保持着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造就了苏州玉雕工艺的空前繁荣,并且苏州玉雕行业在人才的队伍上非常齐备,各个层级的人员都在这里共同生息,共同学习、进步和成长,这是其他很多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领军级、创业级从业人员兼具

  随着第五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名单的新鲜出炉,苏州玉雕具有“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头衔的从业人员(含外地入驻苏州)已经跃升至15人之多,他们创作的作品或古典,或创新,风格类型众多,工艺精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代表了苏州玉雕的高水准。除此之外,创业级的玉雕从业人员在苏州也为数不少,或者甚至可以说,他们才是目前苏州玉雕产业蓬勃发展的保证,假以时日,他们也必定会成长为新一代的名家,接力苏州玉雕的辉煌。

  (二)群体众多,发展空间广阔

  不管能力高低,苏州玉雕从业人员人数众多、群体庞大已然是不争的事实,更为重要的是,苏州玉雕的人才梯队是成熟的。除此之外,苏州玉雕从业人员的团结、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也使得苏州玉雕的发展空间变得极为广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普通从业人员到名扬四海的大师大都能以学习的心态进行创作交流,取众家所长,修一己之短,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苏州对玉雕人员的包容环境也让苏州迅速集聚了来自全国各省的玉雕从业人员,他们在此学习、工作,开放的空间和文化氛围,造就了苏州百花齐放、文化大融合的趋势。

  三、苏州是极具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的区域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决计不是建立在“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上的,苏州玉雕当下良好现状的造就并非偶然,分析苏州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底蕴,原因非常清晰明了。

  (一)人文环境的独特

  从古自今,长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手工艺的聚集地。各种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形成蓬勃发展的文化体系。玉雕行业就在这样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如沐春风,孕育无限生机。

  (二)玉雕历史悠久

  苏州玉雕工艺有据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彼时朝廷就开设了专门的作坊,培养能工巧匠;延续到明朝时期,苏州以精良的工艺举世闻名,玉雕大师陆子冈名留青史;及至清代,苏州城共有琢玉作坊两百多家,艺匠近千人;新中国成立以后,苏州玉雕整个行业发展虽然不复往日繁盛,但其工艺依然为国人所称道;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地域文化相互渗透,各家理念潜移默化,艺术流派难分轩轾,但苏作空、飘、细、巧的特点是其它派别无可替代的。

  (三)产业政策扶持

  苏州玉雕产业的蓬勃跟国家的大环境也息息相关。适逢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苏州把握契机,与时俱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令政策扶持玉雕行业;倾力筹备的“中国工艺文化城”项目中,玉雕工艺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四、行业协会积极推动

  行业协会正确的引领和组织,对苏州玉雕行业的发展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005年,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成立是苏州玉雕行业快速发展新的转机。当年起,苏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家评选活动开展。2008年,首届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举办,同年,苏州市玉雕专业委员会成立,举办了苏州市子冈杯玉雕精品展,借此推动人才队伍不断创新创优。

  与此同时,另一家行业协会——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也齐头并进,落实了一系列举措,于2010年成功注册了“第40类”和“第41类”陆子冈商标,使得这一苏州本土知名品牌在苏落地生根,从而为弘扬“陆子冈”这一文化品牌,促进苏州玉石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迄今为止成功举办了五届的“中国·苏州玉石文化节”和“第三届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极大地提升了苏州玉石行业设计创新能力及国内市场销售份额的扩展,在玉雕行业内、在广大爱玉、藏玉者的心目中已有广泛的影响力,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中国玉雕大师瞿利军作品
中国玉雕大师瞿利军作品

  五、繁荣背后的隐忧

  (一)发展方向不明确,缺少行业发展规划。

  苏州虽然是玉雕人才的聚集地,产业发展良好,但发展方向却并非明确,症结在于行业缺少发展规划。体现最明显的莫过于人才资源持续发展的动力略显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竞争意识不强所造成。虽然过分的竞争可能导致行业失序,乱象频生,但良性的竞争对于行业的发展会起到莫大的推动作用,而懒散的人员配置将会使原本蒸蒸日上的局面涣为一盘散沙。如果把苏州玉雕人才的配置比喻为环法自行车赛,那么在整个队伍中应该有第一方阵,第二方阵和第三方阵。第一方阵的主要作用是引领;第二方阵要有追赶的意识;第三方阵也要积极的跟进。

  (二)创新力度不够,作品同质化严重。

  长久以来,苏州玉雕以空、飘、细、巧的风格闻名业界,但细究下来,就会发现这几点太过于概括、笼统,并不能反映苏州玉雕的真正风格。非但如此,苏州玉雕在小件创作上虽然精致度颇高,但是题材同质化现象非常突出,这点在仿古题材的盛行上可以管窥一二,远不及海派玉雕的探索性强、题材广泛,更遑论独特性风格的生成。苏州玉雕要真正从壮大转为强大,成为整个当代玉雕创作的风向标,还有一段路要走。

  (三)缺少更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回到第一点讲诉的人才方阵上,不难发现,尽管保有“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头衔的创作者数量之多已经证明了苏州玉雕创作的水准达到了一定高度,但和上海相比,苏州玉雕名家的影响力还不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尚未形成气候,并且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具有潜力的名家引领意识也还不强。如果第一方阵没有引领的意识,仅仅是靠着第二方阵的推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队伍前进的速度大大降低,出现滞留的现象。久而久之,会引发更大的问题。再者,第二方阵的人员没有了榜样的力量,积极性大大降低,以此类推,整个队伍将溃不成军。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正其根,清其源。第一方阵的压力不够,一方面来自第二方阵的追赶不紧迫,另一方面还在于内部没有竞争,安于现状,没有理好自身和环境的关系。苏州玉雕要树立这样的意识:即使在第一方阵中还要存在名次的变化,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只有这样才能锻造出一支积极进取、蓬勃发展的队伍。

  (四)市场规范程度欠佳。

  苏州玉雕市场繁荣的背后,并不代表没有乱象的存在。比如原料的真实性、伪款等,集中出现在中低端尤其是低端市场中,与其说需要借助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治理,不如说更需要行业从业者自律。从自身入手,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另外,一部分产品技法工艺的粗糙、题材的跟风和雷同,这些也是不容忽视的,玉雕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工作、玉雕版权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五)缺少区域风格有效的传承体系

  一方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玉雕特有风格的形成建立在区域水土养育的基础上。现在的情势并不容乐观,外地玉雕从业者大量涌入,暂时丰富壮大了整个人才队伍的构成,但实质上他们缺少对苏州文化的体认,客观上也就造就了苏州玉雕风格的异化,长此以往,苏州玉雕风格的独特性也就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及至现今,苏州玉雕的传承还依然以传统的师徒制传承为主,通过业内人士介绍学习,职业化教育的传承体系在苏州玉雕厂建立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之后迅即消失断层,并没有很好地延续保存下来。当时培养出来的一大批创作者现在已经成为了苏州玉雕创作的中流砥柱,可见这一体制的必要性和意义之所在。而在当今行业急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依靠师徒制很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更无法将苏州玉雕的风格全面传播。所以,职业教育的缺失势必会给玉雕区域风格的传承、将来的长久发展造成影响。

  (六)行业繁荣是否是市场繁荣值得探究

  行业繁荣往往容易给人造成假象,诱使不明就里的人认为它等同于市场的繁荣,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我看来,苏州整个玉雕行业的繁荣并不一定就能说明其市场的繁荣,恰恰这点是所有问题中最致命的。市场依旧还有大量东西囤积在商家手里,苏州玉雕也还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并非是众人趋之若鹜的“香饽饽”,只要有所懈怠,随时都有可能被后面虎视眈眈、紧随其后的区域赶超。是否繁荣,还需要时间的反复检验。苏州玉雕行业对此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总的看来,苏州玉雕能继续延续往日的辉煌成就,在整个当代玉雕行业中取得如此发展成绩,自然是令人欣慰的。对于这些过往,我们需要肯定,从而增加从业人员乃至整个行业的自信心,但这些不应该成为膨胀自大、不思进取、志得意满的理由。而是应该居安思危,紧随市场不断调整格局方向,不断寻求创作上的突破、传承体系的完善。借用最近大热的《舌尖上的中国2》中的一句话再恰当不过:“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作者简介:奥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宝石学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硕士,中国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量质检师(CGC)。现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玉石分会秘书长,北京博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和田玉标准出台 引导市场走向——和合玉器首推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

下一篇:盛宴中的“雅韵”与“浅吟” ——苏邦、海派玉雕专场拍卖会献身北京博观春拍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